@KTzone » 日常 - 投資理財交流 » 陶冬 : 財經天下- 中國應該發展的是廉租房


2011-4-1 09:00 bunnylai
陶冬 : 財經天下- 中國應該發展的是廉租房

[size=4][b][color=#ffa500]中國應該發展的是廉租房


[/color][/b]    中國的房地產市場,是爬到樹梢上了,房價上不去,也下不來。房價再大升,
勢必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,房價大跌,也是不穩定因素,對社會、金融、消費的潛在傷害頗大。

  面對房市困局,政府祭出房地產新政。在過去12個月推出的房地產措施,比過去六十年房
市政策的總和還多,凸顯出政府的焦慮、社會的壓力。不過多數措施在抑制房價飈升上作用並不
明顯,直至限制非本地居民購房被推出後,沿海大城市的投資炒作才有所收歛。不過限購令流於
短期措施,治標不治本。最終穩定房價,一定要從供應上入手。[/size]
[size=4][/size]
[size=4][color=orange][b]*資金需求杯水車薪*[/b][/color][/size]
[size=4][/size]
[size=4]  政府推出了三年內興建3600萬套政策性住房的宏偉計劃。為此中央出資1000多億元
(人民幣.下同) 財政補貼,不過以最保守的每套住房5萬元成本,此計劃也需要1﹒8萬億元
,北京的補貼對啟動政策補貼住房十分重要,但是對這個計劃的資金需求卻是杯水車薪。

[/size][size=4]  中央政府通過房價的問責制度,試圖逼地方政府買單。然而除個別沿海省份;地方政府根本
沒有這個財力來補貼政策房,更沒有利益與意願。政府的第二方案是通過銀行貸款來推行政策性
住房。多數銀行已經上市,他們應該為股東謀利益,而非淪為政策工具。而且銀行在2009年
的地方基建投資熱中,已經見傷痕累累;他們的積極性也不高。如果政府執意這樣做,定會增大
金融風險,重蹈次貸危機的覆轍。

[/size][size=4]  筆者認為,政府房的思路不能以賣房為主。中國的自有住房比率已達68%,這個在世界比
率較中也是高的。居者有其屋,是讓百姓有一片遮風擋雨的屋檐牆篱,可自有、可租住。政策性
租房,並不完美,不過可以以低得多的成本解決最低保障。

[/size][size=4]  政府的職責,在於提供財政上可承受的社會安全網,提供最起碼的公義、安全和援助,這個
不包括提供令丈母娘滿意的結婚新居。政策房具有公益性質,不宜主要依靠銀行提供資金。不然
銀行難長期聚焦風險,危及金融穩定。[/size]
[size=4][/size]
[size=4][color=orange][b]*保險公司可成政策房資金來源突破口*[/b][/color][/size]
[size=4][/size]
[size=4]  筆者相信,保險公司乃為政策房資金來源的突破口。保險公司坐擁這類現金,尋求穩定的未
來現金流,尋求具有長期升值能力的資產。

[/size][size=4]  只要地價合理,政府再予以適當的稅收減免,相信政策性租房業務對保險公司是有利可圖的
。而且在全中國不容易找到如此大規模的,既產生穩定現金流又具備資產升值潛力的資產種類,
供保險公司投資。假如政府免費提供土地,保險公司甚至應該有能力做BOT,即保險公司自行
投資,自行運營 (通過租金收入收回成本兼賺取合理利潤) ,幾十年後該資產移交給政府所有。

[/size][size=4]  發展政策性廉租房,對房地產市場意味著甚麼?由於政策性住房規模巨大,對商品房市場肯
定是一場震撼。不過筆者傾向於認為兩個市場會並存。當新加坡、香港引入廉租房、公屋後,那
裏的房市並未停滯,房價也沒有崩盤。不過新、港均為城市經濟、人口少、政府有錢。中國像
新、港那樣提供銷賣型政策房,在財政上似乎不現實。在筆者看來,廉租房成功的機會大一些。[/size]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